2013-01-29 康健雜誌 作者:康健雜誌


【錯誤一】下班才運動更好眠→(x) 下班才運動,更難睡


高醫睡眠中心執行長徐崇堯醫師指出,人在體溫從最高降到最低的中間,會開始想睡覺。一般來說,男性在下午4~6點體溫最高,凌晨4~6點體溫最低,在晚上10~12點想睡。女性在下午2~4點體溫最高,凌晨2~4點體溫最低,在晚上8~10點想睡,「女生應比男生早2小時想睡,傾向早睡早起。」


清晨的陽光會誘導生理時鐘往前移,讓人早點入睡,所以:「失眠者更應該清晨運動,更要吃早餐,」


【錯誤二】晚點睡,就晚點起床→(x)會打亂生理時鐘


非得晚睡,也一定要早起,而且要固定時間起床,因為起床時間是調生理時鐘的重點。強迫自己接觸清晨陽光,尤其天已亮,但陽光還不刺眼時:夏天約7點前,冬天約8點前。這時陽光有充足的藍色光譜,有助調整錯亂的生理時鐘。


錯誤三】週一到五熬夜加班,六日好好睡→(x)週末不能比平常晚起二小時,恐愈睡愈累


「3:1」法則——3天沒辦法好好睡,只要第4天稍微早點睡,這一天補眠,就可以彌補前3天被剝奪的睡眠。但隔天要固定時間起床,或者起床時間不比平日晚兩小時。維生素B12(例如肝臟、肉類等)也有調時差的效果。退黑激素雖也有這方面的作用,但目前台灣沒有核准用來治失眠,


睡好覺-15招Tips      這樣睡,更有勁


1.每天準時入睡、起床。


研究發現,作息規律的人比較少有睡眠問題。如果不能準時入睡,至少要固定時間起床


2.睡前半小時-1小時,安靜下來,做自己喜歡的事。


陳昌偉心理師建議,每個人最好有個能讓自己放鬆的「百寶袋」,蒐集會讓自己舒服的方法、感受,例如某種音樂、某個場景。


3.晚上8點以後少喝水,避免半夜頻上廁所,打斷睡眠。


4.睡前或半夜醒來時別抽菸,因為尼古丁是種能興奮神經的物質,效果類似咖啡因。


5.平常時間有運動習慣的人,特別是做有氧運動,能幫助人更快入眠。但美國睡眠基金會建議,晚上如要運動,至少要離睡前3小時。高醫神經內科徐崇堯醫師並指出,睡前兩小時只能做放鬆操,不宜劇烈運動。


6.可在睡前一個半小時-兩小時前洗澡,要入睡時,體溫已下降,較容易安眠。


7.因為白天的工作或人際糾紛而思緒混亂、焦慮時,起床離開房間(但還是關燈),中斷這樣的情緒,然後才再回到床上。或者在入睡前幾小時,設定一個「解決問題時間」,寫下你的煩憂,以及你想到的解決方式。


8.只在疲累時上床睡覺。


假如你在床上躺15-20分鐘還睡不著,起床做別的事(以不會刺激你的事為主),等累了再上床。別硬逼自己趕快睡,這樣只會帶來壓力,更睡不著。


9.午覺不超過30分鐘,而且要在下午3點前睡。


嚴重失眠的人,不建議睡午覺,以免晚上更睡不著。


10.另一半打呼也會影響睡眠。


請先生側睡,假如還不夠,帶耳塞試試。


11.如有熱潮紅、盜汗的問題,可降低房間的溫度,穿著輕便,甚至較排汗的衣服。


12.穿襪子睡覺,增加腳的血流,可以把身體核心區域的熱度轉移到末梢,身體因此稍微降溫,誘發睡意。


13.保持黑暗的環境


光線會提醒大腦起床,臥室要盡量減少會發光的設備。手機的光、鬧鐘的光等,都是禍首。不要把手機帶進臥室,要不然就關機。


14.別和塵蟎分享床。


15.吃藥是最後手段


睡不好的代價


去年倫敦大學和渥維克(Warwick)大學研究發現,睡眠少於5小時的女性,得腦中風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睡不好的男生得病的風險高。


自律神經失調是近年來常被提起的話題,雖然醫學上並沒有這個正規的名詞,失眠跟自律神經失調交互影響,失眠後很多身體狀況跑出來,肩頸疼痛、心悸、腸胃不舒服、嘴巴乾、眼睛模糊等,都跟自律神經失調有關。而且慢性失眠的人,變成晚上睡不著、無法放鬆,白天的交感神經也在亢奮,「新陳代謝比一般人都快,處於警覺狀態,」於是又更睡不著。


自律神經失調,睡不好,會讓腸胃系統更敏感,更容易發生如大腸激躁症的毛病


睡眠是件很弔詭的事,不是簡單到「每個人都會睡」,但也不是件考驗毅力,發憤圖強,就能心想事成的事,而且睡眠偏愛和人唱反調:愈努力想睡,就愈睡不著!學會放鬆、寬心,既是面對人生無常的道理,竟也是睡好覺的一大秘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d3156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