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學家解開謎團 蜂虱散播病毒 導致蜜蜂消失

作者: 蔡鵑如╱綜合報導 | 中時電子報 – 2012年6月9日 上午5:30






中國時報【蔡鵑如╱綜合報導】


全世界蜜蜂數量近年來神祕地大量減少,但科學家最近才解開謎團,原來讓幾十億隻「蜂口」消失的元凶,是俗稱「蜂虱」的蜜蜂蟹蟎(Varroa mite),協助散播一種凶猛的致命病毒所致。


英國雪菲爾大學的團隊,在研究夏威夷蜜蜂群後發現,蜂虱會在攝食(吸血)時,把蜜蜂畸翅病毒(Deformed wing virus,DWV),直接傳至蜜蜂的循環系統,造成其死亡。DWV本身就會讓蜜蜂生病,但藉由蜂虱的普遍蔓延,「幫助」DWV成為科學家口中「世上散布最廣、最具傳染性的昆蟲病毒之一」。


夏威夷原本沒有蜜蜂蟹蟎,五年前才意外從加州移入。科學家以兩年時間,分別觀察受感染與未受感染的蜂群。在長時間後,受蜜蜂蟹蟎感染的蜂群體內,大多數無害的病毒都會消失,只剩下毒性最大的DWV;每個病毒粒子侵入一個細胞,進而接管蜜蜂的體內運作,最後導致蜜蜂送命。


研究領導人馬丁博士指出,他們仍不清楚DWV為何能在蜂虱寄生的蜜蜂體內繁衍,在蜜蜂蟹蟎吸血過程中,也許DWV是各種蜜蜂病毒中,經多次運送傳輸後,還能存活的唯一病毒。


研究團隊稱,受蜜蜂蟹蟎寄生的蜂群,感染DWV的機率,因此從原本的一○%增至百分之百,因此要控制這種致命病毒的最好方式,就是控制蜂虱的分布。這篇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的《科學》期刊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d3156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