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都需要一條自己能走的路
侯文詠:目前台灣教育主要問題出在學校與社會「脫節」,學校在乎的是學科分數,可是一旦進入職場,我看的是你會不會跟人溝通、容不容易了解別人的想法、作判斷時是否堅定、遭遇困難時是否能承受、適應能力、探索問題的能力、領導能力、創造力等特質。
孩子在學科上的競爭力不代表將來出社會的競爭力,像我以前念醫學院,大家總以為成績最好的一定是將來發展最好的,可是畢業20幾年回頭看,成績最好的頂多就只是在社區開業,而成績中後的學生每天玩社團,訓練了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,現在可以從事的行業很多樣,出社會就比較容易跳出來。這樣看來,在學校考取好成績真的很絕對嗎?我覺得越來越不重要了。



侯文詠:我不知道為什麼學校很在乎「看得見」的paper work。有一次我受邀到薇閣小學演講,校長告訴我學生有兩個小時的圖書館時間,詢問我的建議,我說只有一個:「孩子放進去以後,隨便他們讀什麼,而且期末不必交報告」。
進去圖書館讀什麼書不重要,而是要讓孩子覺得在這兩個小時很「快樂」,下次就會願意進圖書館找書看,這個教育方式就成功了。之後校方也確實執行,出乎意料之外,沒有學生在裡面胡鬧,一旦不需要以報告交換閱讀,我相信孩子都是愛看書的,之所以不看書是因為受制於規定只能看什麼書,或是還要寫報告。
社會上需要多一點這種思維,可是我們的國文教育大概是讀完大學就不想再接觸,因為要背註釋、名詞解釋,這真的重要嗎?重要的是欣賞文學意境、從中了解人生、擷取智慧與經驗、發掘現實中可參照的涵意,甚至是培養熱情吧!但是現在的國文教育過於強調技術,沒有熱情,其他都是假的。


侯文詠:我曾訪問過曾雅妮,發現她英文講得很好,但是她高中大學常常在世界各地比賽,根本沒時間上課,為什麼英文可以這麼好?她說,因為出國比賽一定要跟國外選手互動,她會聽別人怎麼講然後背起來。我想說,她先具備的是打球的熱情,不過打球需要英文,英文能力隨後就跟上,但是如果是為了打球而去學英文,怎麼會學得好?
如果我們只是為了以後要做什麼而去學什麼,反而學不好,而是現在你在乎什麼就好好去做那件事,有了熱情和動機,後續的附加能力自然會跟上。可惜的是,台灣教育是本末倒置,我們反而不鼓勵孩子的熱情。
我們的教育重點應是先去鼓舞那份熱情,只要熱情是「真實」的,那些底子都來得及,而且我們教育體系對那些底子的準備都足夠了。


孩子你看!還有更大的世界
我現在講的想法如果你相信、有共識,我們就不會讓我們孩子百分百相信那個單一價值體系,你就會給孩子其他空間,不會對於孩子成績差一點感到焦慮,會讓他知道成績不是唯一,如果大人有這樣的想法,就可以給他更寬闊的世界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d3156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