ㄧ般所謂國曆,就是陽曆,也就是太陽曆;農曆就是陰曆,也就是月亮曆。地球繞太陽旋轉一圈來計算,真正所需時間為365天又5小時4846秒,我們簡化成一年為365天,然後累積四年多一天,放在2月第29日,稱為閏年。


至於陰曆,它是以月亮繞地球轉一圈為一個月,然後十二個月為一年,月亮轉一圈大約是2912時44秒,因此,陰曆訂大月為30天,小月為29日,一年才354天,所以陰曆不是累積幾年才多一天,它是用閏月的。


24節氣就是古人將一年分為二十四個段落的一種表達方式,根據的是地球繞太陽旋轉的弧度(而不是月亮繞地球的角度)等分為24份,也就是ㄧ個圓周360度,每15度為一個節氣,也就是ㄧ個月有兩個節氣。不過因為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是橢圓型的,有一點傾斜,所以每個陽曆的節氣日期會有一天或兩天的變動


二十四節氣主要是反映了黃河流域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的關係,對於其他地區,有些現象適合,但有些節氣就不一定合用了。不過這種現象我們老祖宗也發現了,所以不同地區流行的諺語是不同的,比如以種棉花為例,棉花要在攝氏12度以上才能種,所以華中的諺語是『清明前、好種棉』;華北是『穀雨種棉正當時』;到了台灣的平地,幾乎一整年大半時候都算是黃河流域的夏天,節氣無法當作我們農耕的指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d3156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